发布时间:01-03 10:40 阅读:10
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归哪个部门管理
一、管理部门
1.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如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全国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它制定并发布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全国范围内的营业性演出活动,并对重大营业性演出项目进行审批和管理。同时,它还负责处理涉外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相关事宜,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审批等。
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如省、市、县级文化和旅游局或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它们根据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营业性演出活动进行审批、备案、监管和处罚。这些部门还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营业性演出纠纷,维护演出市场秩序。
二、管理职责
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管理部门在履行其职责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审批与备案
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营业性演出申请。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颁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同时,管理部门还要求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以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
2. 监管与检查
管理部门对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管和检查。这些检查旨在确保演出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责令整改。
3. 指导与服务
管理部门还负责为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它们通过发布政策解读、组织培训活动等方式,帮助单位了解政策法规、提高业务水平。同时,管理部门还积极回应单位的咨询和诉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
4. 处理纠纷与投诉
在营业性演出活动中,难免会出现纠纷和投诉。管理部门负责处理这些纠纷和投诉,维护演出市场秩序和观众权益。对于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三、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在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管理中,文化主管部门还需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协作。公安部门负责演出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观众和演员的人身安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注册登记和营业执照的发放工作。这些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演出市场的秩序和观众的权益。